时间:2020-05-20 | 栏目:东莞政策 | 点击:次
东莞蓝天保卫战工作再次获得生态环境部肯定。5月18日,生态环境部通报显示,今年1-4月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中,东莞进入前20强,名列第19名。在广东省范围内,有6个城市进入前20强,排在东莞前面的是惠州、深圳、珠海、中山、江门。
1-4月,全市空气质量达标率94.2%,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.28,同比改善9.6%。这是东莞实施蓝天保卫战以来,空气质量第二次跻身全国前20名。2019年1-5月,东莞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2.1%,在168个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中,位居第19名。
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麦耀钦表示,全市实施蓝天保卫战行动两年多来,稳定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,空气质量逐步有效改善,取得一定成效。在肯定成绩的同时,更应看到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仍存在不少问题。年内将聚焦臭氧治理进行攻坚,制定可量化、可核查的减排措施清单,督促空气质量核心控制区问题污染源完成整改,还老百姓更多蓝天白云,努力实现今年空气质量目标。
现状
空气质量改善但臭氧污染多
扎实推进蓝天保卫战,严格落实污染防治措施,空气质量逐步得到有效改善。
今年1-4月,全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94.2%,综合指数为3.28,同比改善9.6%。其中,优58天、良56天、轻度污染5天、中度污染1天、重度污染1天。同一时期,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4.8%,同比上升5.0个百分点。东莞高出平均水平9.6个百分点,在168个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中,东莞名列第19名,第二次跻身全国前20强。
其中,今年4月份,受臭氧浓度偏高影响,全市空气质量达标率为80%,同比下降16.7%,环比下降20%。进入夏季,日照强、云量少、风力弱,高温天气为臭氧的生成提供有利气象条件。影响空气质量的六项主要污染物中,NO2、CO同比下降,PM2.5、PM10、O3同比上升,SO2同比持平。其中,臭氧浓度为205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上升48.6%。
1-4月,臭氧仍然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,浓度均值为138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上升14.0%。得益于污染防治措施扎实推进,其他污染物浓度同比呈下降趋势。其中,PM2.5浓度均值为29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14.7%;PM10浓度均值为40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11.1%;NO2浓度均值为28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26.3%;CO浓度均值为0.9毫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30.8%;SO2浓度均值为9微克/立方米,同比持平。
在国控监测站点中,南城西平PM2.5浓度均值最高,达到32微克/立方米;万江金泰最低,仅23微克/立方米。但万江金泰臭氧浓度均值最高,为158微克/立方米;南城西平最低,为129微克/立方米。这两个监测站点分别成为全市PM2.5、臭氧治理的重点区域。
措施
加快推进VOCs企业综合整治
治理臭氧污染,是今年蓝天保卫战的“重中之重”。
VOCs是形成臭氧的主要前置物,降低臭氧浓度的关键,就是削减VOCs企业污染物排放。
从各污染物浓度的区域分布来看,PM2.5高值中心出现在中堂、石龙、莞城、东城;低值中心出现在清溪,城区片、水乡片、滨海片、松山湖片镇街浓度值偏高,临深片区浓度值相对较低。臭氧高值中心出现在万江、横沥,低值中心出现在谢岗;城区片及中北部镇街浓度值相对偏高。掌握了污染物重点分布区域,这为精准治理打下了基础。
市生态环境局将聚焦臭氧攻坚,构建污染天气应急应对体系,加大力度削减降低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排放,加快推进VOCs企业综合整治,落实重点监管企业销号式管理。
其中,加快开展低VOCs原料替代、无组织排放治理、末端升级改造三大治理工程。6月底前,推动全市VOCs企业按照整治标准完成自查整改,有效提升废气收集率,减少无组织逸散;推进重点企业实施末端治理设施升级改造,提升废气处置效率。7月底前,推动360家重点企业更换使用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,促进源头削减排放。
针对VOCs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的突出问题,各镇街将制定操作性强、可量化、可核查的减排措施清单,强化无组织排放监管,疏通活性炭脱附和处置渠道,压低回收成本。在满足危废处置要求的前提下,推行活性炭厂内脱附和专用移动车上门脱附,减少危废转移成本,增强企业自主及时更换满吸附活性炭,督促企业规范更换活性炭。
6月底前,全市将对313个加油站逐一开展油气回收治理检查,特别是加油枪气液比、油气回收系统管线液阻、油气收集系统压力的检查,确保臭氧污染高峰到来之前实现达标排放。全力抓好自备电厂煤改气、集中供热建设、工业燃煤锅炉淘汰、工业窑炉整治工作,严控煤炭消费量,各镇街确保今年煤炭消费量压减20%以上,从源头削减污染物排放。